logologo
logo010-64933134

医院设备招标:国产替代政策下的投标新机遇

2025-08-22招标投标

一台进口监护仪的招标项目里,国产厂商报价比进口品牌低30%却没中标。放在过去,这不是个例。但随着国产替代政策在医疗领域加速落地,医院设备招标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写。对投标人来说,看懂政策风向、找对招标赛道,比单纯压价更重要。

国产替代政策如何改写医院设备招标规则?

过去,不少医院设备招标更倾向进口品牌,哪怕国产设备在核心参数上已不相上下。但现在,政策明确要求三级医院国产设备采购占比不低于 30%,县级医院更是提高到 50% 以上。这直接体现在招标公告里:有的项目注明 “优先采购国产设备”,有的甚至明确 “非国产产品不得参与”。

政策还在悄悄改变招标评分标准。某省的医疗设备招标中,“国产化率” 权重从 5% 提升到 15%,“本地售后服务能力” 占比也增加了 10%。对投标人来说,这意味着光靠价格优势不够,还要在技术自主可控、本地化服务上多下功夫。

三类医院设备招标藏着最多机会

国产替代不是所有设备 “一刀切”,招标热度集中在三个领域。

一是中高端影像设备,比如 CT、MRI,过去进口品牌占比超 70%,现在不少医院的招标项目里,联影、东软等国产品牌开始崭露头角。

二是常规检验设备,像生化分析仪、血球仪,国产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,基层医院招标需求激增。

三是智能康复设备,政策鼓励 “智慧医疗”,这类国产创新设备在招标中更易获得加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招标增量最显著。某招标平台数据显示,2024 年县级医院设备招标金额同比增长 45%,其中 80% 的项目明确倾向国产。投标人若能聚焦这些区域,中标概率会大大提高。

投标时,这些细节能帮你赢下招标

想在国产替代相关的招标中突围,得避开几个常见误区。别只盯着 “国产” 标签,招标方更看重 “自主研发”—— 在投标文件里,要清晰列出核心技术专利、研发投入占比,这些比单纯喊 “国产” 更有说服力。

还要读懂招标公告里的 “潜台词”。比如注明 “需提供 3 年本地化售后”,其实是在考察投标人的服务网络;要求 “设备可与国产 HIS 系统兼容”,则是在强调适配性。这些细节做好了,能在招标评分中拉开差距。

用好工具,让招标信息主动来找你

面对分散的医院设备招标信息,逐个平台检索不仅费时,还容易错过关键项目。知了标讯作为智能招投标服务平台,能帮投标人精准捕捉机会:它覆盖 10 万 + 招投标网站,可实时监测医院设备招标动态,通过 AI 筛选出符合国产替代政策的项目,还能提供采购方联系人信息,让跟进更有方向。无论是想关注某类设备的招标趋势,还是锁定特定地区的医院项目,都能一键订阅、及时推送,让你在招标竞争中快人一步。

国产替代不是一阵风,而是医院设备招标的长期趋势。对投标人来说,既要练硬 “国产” 内功,也要善用工具抓住招标机会。政策红利就在眼前,能不能接住,就看谁能先读懂规则、踩准节奏。

更多相关内容
乡村振兴项目招标:政策扶持全解析,投标人必看指南
国企招标非得公开吗?这些情况可走邀请招标
江浙地区工程招标的保证金比例一般是多少?
百炼智能,加速企业增长

洞察商业情报,大数据精准获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