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logo
logo010-64933134

招标文件收费迷雾:合法边界在哪?遇到乱收费该咋维权?

2025-07-21招标投标

“这个招标项目的文件居然要收 2000 元,比项目预算的 1% 还高!”“不买他们指定的配套资料,就不给招标文件,这合理吗?” 在招标活动里,不少投标人都碰到过类似的糟心事。招标文件收费到底合不合法?遇到乱收费又该怎么投诉?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。

招标文件收费的合法性边界

招标活动中,招标文件收费并非完全不行,但得在合法的框架内。根据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》,招标人发售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,应当限于补偿印刷、邮寄的成本支出,不得营利。这就划清了一条红线:合法的招标收费只能是成本补偿性质,一旦超出这个范围,就可能涉嫌违法。

合法的招标文件收费得满足几个条件。首先,费用要和制作、发放招标文件的实际成本相匹配,比如打印费、装订费、邮寄费等,不能凭空定价。其次,收费方式要公开透明,在招标公告里就得明确标注收费标准,不能临时加价。另外,不能以营利为目的,要是招标文件的售价明显高于成本,那就可能违反了招标相关规定。

但在实际的招标活动中,有些招标人却踩了红线。比如某招标项目,一套招标文件售价 1500 元,可仔细算算,打印和邮寄成本顶多 200 元,这明显超出了合理范围,属于乱收费。还有的招标人把招标文件和其他无关资料捆绑销售,不买全套就不给招标文件,这也违背了招标收费的合法性原则。

识别招标中的乱收费行为

要维护自身权益,投标人得先学会识别招标中的乱收费行为。常见的乱象有这么几种。

高价售卖招标文件是最常见的。有些招标项目,明明是电子招标文件,不需要印刷和邮寄,却还要收几百甚至上千元,这就明显不合理。要知道,电子文件的传输成本极低,这种高价收费大多是借招标之名谋利。

强制购买附加资料收费也很让人头疼。比如某招标项目,要求投标人必须购买一套售价 500 元的 “招标须知解读手册”,否则不给招标文件,可这本手册里的内容在免费的招标公告里都有,这就是典型的捆绑式乱收费。

还有的招标人会对招标文件的澄清或答疑另行收费。按照规定,招标过程中的澄清和答疑应该是免费向所有投标人提供的,要是以此为借口收费,那肯定是不合法的。

另外,重复收费也是乱象之一。比如投标人已经购买了招标文件,后来因为项目信息有变更,需要重新获取更新后的文件,有些招标人就会再次收费,这显然不符合招标收费的合理性原则。

遭遇乱收费,投诉渠道与步骤

遇到招标乱收费,投标人可不能忍气吞声,得积极投诉维权。投诉渠道有多个,不同的招标项目类型,受理投诉的部门也不同。

要是政府投资的招标项目,可向当地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诉,因为发改委负责对政府项目的招标活动进行监管。对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类的招标项目,住建部门是主要的监管部门,可向其反映情况。此外,水利、交通等行业的招标项目,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也有监管职责,投标人可根据项目类型选择合适的部门。

投诉步骤要清晰规范。首先,要收集好相关证据,包括招标文件的收费凭证、与招标人的沟通记录、招标公告等,这些都能证明乱收费的事实。然后,写一份书面投诉材料,里面要详细说明招标项目的名称、招标人的信息、乱收费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诉求。最后,把投诉材料和证据一并提交给相关的监管部门,等待处理结果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投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。一般来说,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 10 日内提出投诉,逾期可能会影响投诉的受理。

防范招标乱收费的实用技巧

与其事后投诉,不如提前防范招标乱收费。投标人可以掌握这些实用技巧。

在参与招标前,要仔细查看招标公告里关于招标文件收费的说明,对收费标准过高的项目要多加留意,可先向招标人咨询收费的依据和明细,不合理的话就谨慎参与。

选择正规的招标平台获取信息也很重要。比如知了标讯平台,它作为新一代智能招投标服务平台,能提供海量的招标信息,涵盖 3 亿 + 招投标信息、2500 万 + 招投标机构以及 2000 万 + 项目联系人,日更标讯 30 万 +。在这里,投标人能快速精准地找到所需的招标项目,了解项目的收费情况,避免陷入乱收费的陷阱,还能通过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,洞察招标项目的潜在信息,助力投标成功。同时,知了标讯还提供便捷的免费招标文件下载功能,投标人可以方便快捷地从平台获取标书。

另外,多和其他投标人交流,了解不同招标项目的收费情况,形成信息共享,这样能更快地识别出不合理的收费。要是发现某个招标项目在多个投标人看来都存在乱收费嫌疑,大家可以联合起来投诉,增强维权的力度。

在招标活动中,招标文件收费的合法性有明确的边界,投标人要认清乱收费的行为,掌握投诉渠道和步骤,同时做好防范工作。借助知了标讯这样的专业平台,能让招标信息获取更便捷,在维护自身权益的道路上更有底气,让每一次参与招标都能公平公正、合规合法。

更多相关内容
投标时能否要求招标方澄清模糊条款?
招标中的 “预审” 与 “后审”,差的不止是时间
招标文件中的模糊描述如何处理?风险应对指南
百炼智能,加速企业增长

洞察商业情报,大数据精准获客